你以為小米的成功,僅僅是因為性價比嗎?!
前言:
OPPO、魅族涉足智能手機之前,早已在MP3行業(yè)風生水起;華為進軍手機市場,早已成為通訊行業(yè)龍頭老大。放眼國內,活著、活得滋潤的廠商,唯小米白手起家。
背景
2010年前后,手機是一個極其黑箱的產業(yè),用戶根本無法參與到產品的開發(fā)中,廠商主導了產品從設計到生產到銷售的一切環(huán)節(jié),現在常掛在嘴邊的“產品體驗”在當時還是一個極專業(yè)的名詞,用戶訴求得不到滿足,心中的負面情緒越來越大。
其次,當時的市場環(huán)境下,iPhone、三星極高的售價讓大部分人望而卻步,但售價親民的產品幾乎全是山寨。
小米來了
小米的第一步,就是要打破這種廠商主導的局面。2010年的某一天,發(fā)燒友們突然發(fā)現,論壇中出現了一個叫MIUI的刷機包,它幾乎擁有論壇里所有大家關心的功能,而且穩(wěn)定,更新快,甚至你在下邊留個言,下一個版本的更新就有可能會實現你的想法。這種參與感一下子就打破了原來廠商與用戶的隔閡,為小米走近用戶埋下了種子。至今,這顆種子已經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。
小米的第二步:用2000的價格做到4000的品質,定義“1999”。這種用山寨機的價格賣旗艦機配置的做法,形成了傳播上的巨大勢能,大有摧枯拉朽之勢。這種優(yōu)勢在小米第一代發(fā)布會上體現的淋漓盡致,雷軍公布1999售價后,現場一片歡呼,霸占微博熱榜,熱度不亞于如今爆出明星八卦。如今來看,1999是小米在自主品牌發(fā)展歷史上留下的濃墨重彩的一筆,1999奠定國內廠商向國際大廠進攻的基礎和根據地。在隨后的幾年里,自主品牌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逐漸上探,殺入高端市場。
紅米的重任
性價比確實給小米帶來了摧枯拉朽的宣傳效應,然而凡事都有兩面性。高配低價的策略使得小米在硬件上只能賺取極低的利潤,硬件盈利過低的天花板使得小米不得不靠互聯(lián)網服務賺取利潤,因此提高MIUI裝機量成為擺在小米面前最重要的任務。
擔起這一重任的是紅米。極低的進入門檻以及背靠小米這棵大樹,小米迅速收獲了學生老人等一大批低收入用戶,MIUI的裝機量迅速提高。小米通過互聯(lián)網服務營收大大增加,這也是雷軍保證小米硬件利潤不超過5%的底氣所在。
對山寨的降維打擊
足夠低的售價足以消滅山寨,何況這么良性的發(fā)展結構呢。
危機
靠著移動互聯(lián)網和智能手機的大潮,以及親民策略和性價比這一金字招牌,小米混的風生水起。然而雷軍可能怎么也想不到,在小米嘗試上探高端市場時,金字招牌卻變成了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,高端市場這塊蛋糕,小米吃的到嗎?
